近期,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呈多點散發之勢,且來勢洶洶,高風險地區達15個,中風險地區多達201個,涉及13個省區市。自7月31日煙臺首個病例出現,不足7天,已有10多人相繼確診感染。學校由于人員數量多、密度大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顯得尤為特殊。煙臺大學黨委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部署,從嚴、從實、從快、從細筑起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認真組織全員核酸檢測,嚴格校園管控措施,嚴格請銷假制度,精準掌握每一位師生員工的去向,暫停部分基建維修項目,主動配合社區做好人員摸排和密接人員隔離工作,每日堅持對重點部位進行清潔消殺……校醫院、學工部、人事處、后勤處、保衛人員全員上崗,夜以繼日;學校領導深入一線指揮督導,精準研判;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員相關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校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有序進行。在這場發生在身邊的疫情防控現實面前,我們深刻體驗到了那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但不得不說,在這場疫情防控的戰爭面前,還存在個別不重視、不理解、不配合的現象,還有一些懈怠、僥幸、麻痹的思想作遂。防控疫情,目前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不二法門就是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風,打疫苗。核心就是要遵照科學,嚴格執行,關鍵就是要全體一致,不落一人,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切實阻斷病毒傳播鏈,讓病毒無處藏身,無法傳播。而現實是,在有些人那里,口罩成了道具,少聚集成了耳旁風,進出校門出示健康碼、校園卡、測體溫嫌麻煩,接種疫苗成了被迫完成的任務。德爾塔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體內復制快,轉陰時間長,只要有適合它的沃土就會毫不客氣地肆虐橫行。大家共處同一屋檐下,疫情防控措施即使一萬人做到了,哪怕有一個人做不到,那一萬人的努力可能就付之東流了。因此,我們必須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給一點縫隙,不留一點死角,這樣才能真正使德爾塔病毒無容身之地。我們熟知木桶理論,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疫情防控也是一個道理,無論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問題可能就出在不保持一米線的那個人,漏報漏檢的那個人,沒有打疫苗的那個人,不認真按規定居家隔離的那個人。核酸檢測本來是為篩查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如果排隊不能保持一米線,防控疫情的措施就變成了人員聚集的危險,某市那個公職人員核酸檢測時因防護不力感染23人的教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認真執行每一項防護措施,切不可麻痹、大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無論來自何地、無論身處何方,我們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要知道,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我們必須足夠重視它,正視它,必須以高度的自覺性,自警自重自律,疫情防控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執行個人疫情防護措施,遵守學校疫情防護有關規定,應主動作為,積極作為,不需要監督,不需要督促。
當前,疫情防控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沒有健康、平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無從談起。校園是特殊的場所,人員數量多,人口密度大,集中程度高,潛在風險大,我們的師生來自全國各地,不久還將面臨幾萬學生返校開學疫情防控的巨大壓力,容不得絲毫懈怠,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嚴之又嚴。
理解就是支持,遵守就是配合,自律就是奉獻!讓我們共同努力,織密防護網,筑牢防護墻,為全校師生員工同時也是為我們自己守護好這片晴朗、安寧、潔凈的校園,為全國的疫情防控做出應有的煙大貢獻!
來稿時間:8月9日 審核:于秀國 責任編輯:亓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