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訊】3月3日下午,煙臺大學在育秀大樓316會議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煙臺大學2022年博士論壇”有關情況以及人才引育重大改革情況,并通過媒體向海內外優秀人才發出“攜手共創未來”的盛情邀請。
煙臺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祥斌出席發布會并致辭,人事處處長成強介紹了博士論壇籌備和最新人才引育政策情況,國家級人才項目與煙臺市校地融合人才項目入選者胡建江教授、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田京偉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劉洪亮教授分別回答了記者關于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引進來校后工作情況、學校自主培育高層次人才的成長發展情況以及新近簽約青年人才來校后的工作情況和未來打算等問題,介紹了他們在煙臺大學的工作與生活感受。煙臺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于秀國主持新聞發布會。


孫祥斌在致辭中表示,煙臺大學當前正處在全力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擁有健康有機的人才生態環境、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強勁澎湃的科學研究動能、廣闊多樣的服務社會舞臺、廣泛密切的對外交流合作、美好幸福的校園生活環境,是海內外優秀人才實現教育和科研夢想的熱土,學校正在以“求賢若渴”的誠心和讓人才“如魚得水”的信心,竭力做到讓人才發展有舞臺、人才安居有保障、人才工作有地位、人才身邊有服務,真正實現“才”至如歸。




據發布會介紹,煙臺大學將于3月27日面向海內外優秀青年博士以及有意向了解、參與煙臺大學發展建設的高層次人才舉辦博士論壇活動,宣傳學校及省市人才政策。本次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舉辦,全程同步網絡在線直播。其中,3月27日上午在校內主會場舉辦開幕式,全方位解讀省市和煙臺大學的有關人才政策,并邀請學校優勢特色學科和高層次人才代表發言。開幕式后,各學院(研究院)舉辦分論壇,由學院主要負責人介紹學科專業建設情況、“十四五”期間學科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培養規劃、創新平臺建設情況,邀請學院優秀教師代表與參會人員交流成長體會,現場洽談互動。此外,本次論壇還在當天設立校地校企專場和海外專場,為有意向在學校和企業、研究院所共建平臺上構建合作團隊的高層次人才以及海外人才提供“定制化”洽談交流的機會。論壇報名方式已經通過煙臺大學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布,報名時間為3月1日至3月26日。



煙臺大學于1984年建校,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援建,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山東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強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擁有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人才工程入選者在內的優秀師資人才隊伍,設有23個學院、72個研究院所,具有本、碩、博及博士后招收培養資格,涵蓋文、理、工、法、農、醫、經、管、教、藝等10個學科門類。其中,法學、藥學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優勢特色學科”建設,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數學位列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前400位,學校位列2021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第193位。學校主校區及正在建設中的開發區科教園區背依青山、面朝大海,是國內距海最近且擁有海岸線最長的濱海大學。
近年來,煙臺大學堅持人才是學校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不斷加強人才引育力度,持續打造高層次人才發展引擎,大力深化人才評價與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激發人才隊伍創新創造活力。學校在去年出臺新的人才引進與管理辦法,推出“黃海學者”人才工程,根據專業能力和學術水平,學校將引進人才分為黃海學者(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第三層次)、優秀青年學者、優秀博士共3個人才類別和5個人才層次,給引進人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優厚待遇,及時統籌兌現省市人才待遇并提供青年專家學者配套支持政策。為讓人才能夠“引得來”還能“留得住”,煙臺大學設立教學為主型崗位、教學科研型崗位和科研為主型崗位,出臺事業發展重點業績評價辦法,建立客觀多元的人才評價體系,注重評價的質量導向和貢獻導向,營造公平競爭的學術氛圍,建立職稱直聘晉升體系,打破論資排輩,讓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同時,學校還專門配備高層次人才“一對一”人才服務專員,實行首接責任制,統籌協調煙臺市及合作企事業單位解決引進人才的配偶工作、子女入園入學、醫療保障等問題,著力解決人才關心的“關鍵小事”。

本場發布會因疫情防控需要,采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方式進行,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中國教育報、光明網、中國網、山東電視臺、大眾日報、煙臺電視臺、煙臺日報、中國教育在線、青塔等近30家中央、國家級、省市主流媒體及業內權威網絡新媒體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煙臺大學黨委(學校)辦公室、人事處、國際合作交流處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學院負責人、學科帶頭人、高層次人才代表等參加發布會。
來稿時間:3月3日 審核:于秀國 成強 責任編輯:亓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