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煙臺大學校長郭善利走進化153班和化173班,以交流互動的方式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堂“走心”的思政課。這是繼上學期郭善利校長走進生172-1班與同學們分享了關于青春奮斗的話題后,再一次走進學生班級與同學們近距離交流思想。當郭校長微笑著步入教室時,帶著驚奇和欣喜眼神的同學們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這堂思政課的主題是“卓越為夢想,同心致遠方”,兩個班級均為化學化工學院的“卓越工程師”班,他們分別通過幻燈片講解的方式,向校長展示了他們在成長道路中的收獲與感悟,同時也將一個個問題與困惑拋給了校長。
在聽到即將畢業的化153班同學關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學習有何區別,如何做好研究生階段的規劃才能不迷茫?”的困惑時,郭校長說:“與本科學習生活相比,你們在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研究生,你們自身的角色和身份已經悄然發生轉變,要學會讀文獻,提升表達能力,增強創新思維。”在同學們的期待中,郭善利將話題慢慢展開。對于同學們較為“頭痛”的閱讀文獻,郭校長建議大家合理安排時間看文獻、做科研訓練;有次序看文獻綜述、看專著、看最新期刊、看導師和師兄師姐發表過的文章。如何實現創新進取,繼承前人又不因循守舊,借鑒前人又不迷信權威、有獨到見解?郭校長希望同學們心懷大公、培養興趣,立創新進取之本;厚積博觀、充實自我,固創新進取之基;追求卓越、勇創一流,鑄創新進取之魂,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做出更多推動新時代跨越發展的實用性成果。
當正處在大二階段的化173班的學生干部問到“該如何加強班級建設?”的問題時,郭校長給同學們提出了三個“度”的建議:溫度、亮度和厚度。一是要努力建成一個有“溫度”的班級,一個相互關愛、溫馨和睦的班級。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眾人劃漿開大船,大家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克服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才能成為一個有愛有笑有溫暖的大家庭。二是要努力建成一個有“亮度”的班級,一個學風優良、成績優異、特色鮮明的班級。不僅每一個個體都爭奇斗艷、百花齊放,整個班級也有明確的目標和共同的信念,像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路,帶領大家不迷失方向,力爭上游。三是要努力建成一個有“厚度”的班級,一個不斷積累、創造驚喜、有精神內涵的班級。不僅要有傲人的學業成績,還要有豐富的業余愛好和個人生活,課余時間多讀書、多運動,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在點點滴滴的積累中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在一同成長奮斗的過程中形成卓越的班級精神。
如何使大學生活更加充實?面對同學們的這個困惑,郭校長也向同學們拋出了一個問題:“有些同學每天忙忙碌碌,時間被安排得很滿卻沒有太多獲得感,為何會這樣?”不少在場同學表示也有這個疑問。郭校長笑著回答:“因為忙碌并不意味著充實,充實是一種心理感受,來自于對一件事的專注和堅持,很多時候堅持就是勝利。”郭校長列舉了2007屆校友邵洋洋去年在Nature上發表了酵母合成生物學的文章的例子,以此告訴大家,榮譽背后是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里無數次嘗試、一點點探索進取的鍥而不舍,任何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都離不開堅持。郭校長語重心長地叮囑同學們:孩子們,當你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時,請堅持下來,別辜負了自己之前的努力,別忘記了最初的決心,堅持下來你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交流結束后,即將畢業的化153班全體同學邀請郭善利校長與老師們來到化學館樓下新開辟的綠植園中,一起種下了五棵分別被命名為“復興樹”“卓越樹”“年華樹”“思源樹”“致遠樹”的紫薇樹苗,以此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學校的感恩、對未來的期盼。同學們紛紛表示會謹記郭校長今天的教誨,多讀書,多交流,不斷拓寬視野、提升能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
來稿時間:4月26日 審核:亓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