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首頁 > 煙大新聞 > 學校要聞 > 正文
2020年2月份的煙大校園比以往都更安靜一些。按照學校寒假前的通知,2月1日是研究生公寓開放的日子,按往年慣例很多研究生會返校繼續(xù)自己的科研,也會有一些本科生為參加煙臺市正月里一系列招聘會或備戰(zhàn)考研面試而提前返校。總之,往年的這個時候,煙園里已然熱鬧起來,而今年的煙園更多是一份安靜。學校的門禁系統(tǒng)進校車輛數(shù)據(jù)也佐證了這一點:去年春節(jié)期間進校車輛為17701輛次,今年僅為4776輛次,不及去年的三成。
安靜和祥和總是在一起,但此時煙大校園的這份安靜則是由無數(shù)戰(zhàn)在防疫一線教職工的繁忙筑成的,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奉獻才帶給煙大一方凈土、一份祥和。
從1月27日開始,煙大執(zhí)行了史上最嚴格的校門管理:部分校門封閉,校外人員不準進校,進校人員需進行體溫測試和登記。從那一刻起,站好崗、守好門成了學校保衛(wèi)部門最簡單而又最復雜的任務。
和想象中不一樣的是,最令保安人員頭疼的不是測出的體溫太高,而是體溫太低。正月里的煙臺平均氣溫在0度左右。行人受氣溫影響皮膚表層溫遠低于體溫,低于30度測溫槍就測不出數(shù)值。一般的行人體表溫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寒冬里一直執(zhí)勤站崗的保安。他們沒有警服、沒有隔離衣、沒有護目鏡,有的只是一只普通外科口罩、一張被凍的紅撲撲還要求理解的臉、一句從沒埋怨卻還耐心講解的話語。煙大家屬區(qū)的情況比較復雜,既有本校教職工居住,也有教職工的家屬居住,還有些校外租房客居住。面對學校史上最嚴格的管理措施,開始執(zhí)行時有些校外租客因提供不了教職工校園卡都把租房合同拿出來當入門憑條了。從一開始的不理解,質(zhì)詢保安有沒有執(zhí)法證,到現(xiàn)在主動配合亮證件測體溫登信息,道一聲你們辛苦了,這其中的變化既有大家對防疫形勢的逐步認識,也飽含我們保安人員的不懈努力。
學校校衛(wèi)隊的李清老師,孩子剛過完百歲,從封校以來他一直吃住在辦公室,雖然家就在校內(nèi),但責任讓他始終堅守在崗位。王軍老師,年前趁著假期剛到醫(yī)院做了個小手術(shù),聽說學校采取嚴格的措施,擔心人手不夠,主動投入到門崗值守中。胡新洪老師的父親正月初八去世,胡老師處理完老人后事當天就趕回學校值班。黃海峰老師、石學嶺老師……一直堅持在一線的老師還有很多。王曉峰老師的話我想很能代表他們的心聲。當王老師大年初一從新聞中看到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會議,當即就從萊州老家趕回學校。他說,雖然還沒接到學校通知,但保衛(wèi)人員就要有最先沖在一線的覺悟。覺悟就是使命,使命必達!
職責所在,爭分奪秒。最先感知到疫情發(fā)生的,當屬校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疫情就是命令,早在1月21日,校醫(yī)院就開始了前期的部署工作。他們是駐煙高校中最早開始行動的,制定預案、購買物資、人員培訓……校醫(yī)院負責物資供應的徐向榮老師,寒假開始至今一天都沒有休息,在防疫物資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和同事們一起千方百計迅速購置了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酒精等物品和雙黃連、板藍根、蒲地藍等基本抗病毒藥物。校醫(yī)院的曹麗燕老師,千方百計購買手持式測控搶,第一天只買到1支,后來幾位老師共同努力才保證了學校門崗等關(guān)鍵崗位測體溫的使用需求。這期間謝燕妮老師還把家中給孩子測體溫的測溫槍拿出來應急使用。
校醫(yī)院正月初四發(fā)出通知要求全院職工返崗待命,沒有猶豫,沒有延遲,立即到崗投入戰(zhàn)“疫”。全院54人院一次性通過省衛(wèi)健委要求的 “202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全國統(tǒng)一考試”,爭分奪秒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配制消毒用品,對學校重點部位進行消殺作業(yè),對校園中心、物業(yè)中心等人員進行防疫業(yè)務培訓,編寫預防科普材料,做足開學的各種準備工作。柳專紅老師、張玉琴老師假期中幾無休息一直奮戰(zhàn),丁洪新老師累病了還堅持工作。
校園里有繁忙的身影,看不見的地方也有默默工作的人們。就像這安靜的校園,既要有保安人員的“嚴防死守”,也還要輔導員、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學校啟動疫情防控方案以來,各學院輔導員的每天第一事就是通過各種方式落實學生的情況:身體怎么樣,是不是被隔離?一遍遍的探知最新居家情況,一遍遍的通知不要提前返校、一遍遍的告知研學注意事項。學校的229名湖北籍學生,每天都能得到來自學校的關(guān)心和問候。相對于暑假,一般來說寒假真的是“假期”,但今年的寒假在疫情爆發(fā)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結(jié)束。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的荊康寧老師,疫情防控工作不僅要面對本科生,還要面對留學生,剛開始下通知的時候,如何既真實告知疫情嚴重程度,又不使留學生產(chǎn)生恐慌情緒,著實令她費了一番頭腦。土木工程學院的王加男老師,面對自己學院11名湖北籍學生組織的微信群,既要了解真實情況,還要加油鼓勁,十多天下來也有些“詞窮”了。
這安靜祥和背后,忙碌的人還有很多,知道的、不知道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物業(yè)中心的林玉信老師,每天帶領(lǐng)12名隊員進行85個單元、28個電梯間的消殺工作。40斤的噴桶,448層的攀爬——這是守土有責、責任在肩。
外事服務中心的鄒本宏老師,和3位同事一起照顧住在學校里3位留學生。過年和他們一起吃餃子,在廚房為他們開小灶、外出為他們采購生活物品。待學生如子女,用愛心換真心——這是守土擔責、大愛在心。
黨委宣傳部的劉柏君老師,疫情爆發(fā)以來打亂原有編發(fā)計劃,和同事一起挖掘一線素材、編寫新聞報道,帶領(lǐng)新媒體團隊利用新媒體平臺編發(fā)各類防疫信息十多條。每一條推送都是反復數(shù)十次的修改打磨,既要真新實也要時度效——這是守土盡責、使命在身……
心在一起,便是團圓。正是因為奮戰(zhàn)中的他們,才有了淡定的我們;正是因為華夏兒女的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才讓這個元宵節(jié)變得格外團圓。非常時期,平凡的崗位多有不常之舉,但每一位受訪者都表示這是應該做的,面對疫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道長城。因為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lǐng)導下我們一定能戰(zhàn)“疫”成功。眾志成城戰(zhàn)疫情,越是艱險越向前!向為防控疫情而戰(zhàn)的每一個人致敬!
來稿時間:2月11日 審核:亓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