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煙臺大學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以校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堅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疫情防控期間,各學院努力做到師生互動不斷線,學生互動不斷線,提升“線上課堂學習、線上讀書交流、線上就業推進、線上心理輔導、線上打卡管理、線上主題班會、線上支部活動”等工作的內涵與實效,在“實、細、小”上下功夫,在關愛學生方面出硬招、出實招。
從“實”字著力,扎實推進守好渠
“各位任課教師務必提前確定好在線上課軟件,并學習使用掌握軟件各項功能,保證線上教學開啟后順利進行。”這是化學化工學院結合學院教學工作實際對任課教師發出的提醒通知。在這個特殊時期,學院將疫情工作部署及時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扎實有序推進學院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根據學校疫情防控期間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工作要求,早做準備,細致安排,實現“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努力做到“上真課,真上課”。化學化工學院研三的同學們即將畢業,他們在家中抗“疫”的同時,也全力以赴完成論文撰寫工作。同時他們還不忘主動指導師弟師妹們搞科研,如指導使用matlab、origin、imageJ等軟件處理數據。研一研二的同學們也及時與導師溝通,為開學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部分課題組通過召開視頻會議、開組會交流學習進展,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如何細致地引導和發動學生黨員,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黨支部組織開展了疫情防控專題組織生活會,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組織生活會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就落實學校黨委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在抗疫一線的支部黨員楊宗浩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家講述抗疫故事。各位黨員通過本次組織生活會,更加認識到防疫斗爭形勢的嚴峻性,也讓榜樣的力量深深根植于廣大學生心中。
人文學院發布黨員行動線上倡議,學生黨員積極投身家鄉所在地抗“疫”一線進行志愿服務活動,中171-5 團支部高學義在德州市夏津縣白馬湖鎮白莊村參與志愿服務,為村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181-2團支部劉凌飛在濟南市章丘區索家村志愿服務期間,不僅為年齡較大的防疫工作人員分擔繁重的工作,而且深刻體會到一名真正的黨員該有的責任和擔當。中191-6團支部董加奎談及自己在安徽省阜南縣洪河橋鎮洪河橋村志愿服務時說道:“僅僅在參加志愿者活動的一個上午,我就已經感受到了每一個卡點守衛者的不易。”齊魯壹點深入報道了人文學子高學義積極參與地方防疫工作的典型事跡。
藥學院教工黨支部牽頭,針對廣大群眾關心的醫藥問題,在線上廣泛開展科普宣傳,用藥學人的情懷和擔當為防控疫情貢獻專業力量,也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責任課”。教工黨員針對疫情迅速開展科研攻關:教工黨員許卉、劉莎、杜源等老師,組建科研攻堅團隊,科研選題已申報煙臺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項;教工黨員范華英老師結合自身研究方向,組建學生科研小組,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病毒感染機制、機體免疫系統防御和中藥在免疫調節中作用等方向的研究。學院十多年校企合作研究的中藥注射劑喜炎平,成為此次國家衛健委第四版推薦診療方案推薦的中藥成方制劑。
光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組織開展“同心戰‘疫’,共克時艱”專題集中學習,領學《疫情防控倡議書》,陸續推出光電學院主題微團課;學院老師通過微信、QQ等方式聯系各班班長,班長將本班學生每天的健康情況、返校情況及發熱情況匯報給輔導員老師。
從“細”字著手,傾心引領種好田
疫情發生后,經濟管理學院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宣傳防疫知識,以微團課的形式,將學生的教育引導和防控工作通過線上做深做細。“細胞戰斗實錄——新冠肺炎被治愈的過程”“新冠肺炎12問你get到了嗎”“這張卷子,你能得幾分”“其實,你知道怎么做”“同學,你知道什么是氣溶膠傳播嗎”……各類防疫小知識不僅擴展了師生的知識面,而且讓大家明白了科學防疫的重要性。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運用新媒體平臺,發布了《校學生會、研究生會致全校同學們的一封信》《致海外漢語教師志愿者及海外校友的一封倡議書》《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需要你我一起努力》等,為學生提供線上疫情知識學習、心理輔導及援助、精神動力支持。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學院專訪了煙大留學生,留學生們也為中國及中國朋友們送上了祝福。
生命科學學院專題報道在戰“疫”一線奮戰的生科人,用榜樣傳遞戰“疫”力量。周彤是生命科學學院2014級校友,現于山東某疾控中心工作。周彤的工作主要是病毒的核酸檢測,以最嚴格準確的標準最短的時間進行實驗,按照“三級防護”的要求做實驗防護,所有檢測人員都必須全副武裝。連續高強度的工作、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沖鋒在前的毅力,讓生科學子備受鼓舞,紛紛表示要向最美“逆行者”學習。
“身體怎么樣”“居住飲食有沒有受到影響”“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環境材料與工程學院時刻牽掛著身在湖北的學子,在疫情爆發以來,就立即組織安排相關老師,為學生送上關心。14位環材學院湖北籍學子收到關心后,紛紛發出回應以報平安。環181-1李嫣然說道:“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家在湖北襄陽,這里雖然不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但是我們依然保持著警惕,我們一切都好。”環材學院還組織學生用“手寫加油接力”的方式為湖北籍學子、為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和武漢人民加油助威。
外國語學院創新教育形式,在線上開展學生思想引領和思政教育的基礎上,開通了“萌動我心”直播間。第一期直播主題為“新型冠狀病毒防護專題”,近四百人觀看了直播,教育引導效果較好,學生們的反響也不錯。后期,學院還將根據同學們的需求,不定期開設各類專題直播間,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線上聯系企業發布畢業生招聘簡章、發布《致土木學院2020屆畢業生的一封信》《土木學院致用人單位的一封信》……這是土木工程學院為了緩解同學們擔心疫情對春季招聘會有影響,緩解同學們就業顧慮與壓力所采取的重要舉措。“雖然辛苦,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更真切地體會到輔導員這項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雖然不在同學們身邊,但是更希望用另外一種方式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共同戰‘疫’!”土木工程學院畢業班輔導員說道。
從“小”字著眼,精準教育不斷線
線上朋輩教育、線上主題班會、線上第二課堂都在做實精準教育,在引導學生共同戰“疫”中起著關鍵作用。機電汽車工程學院在線上團日活動中,各班團支部召開班委會和全體班會,下發通知任務、分享近期心得體會、制作宣傳視頻,共克時艱。
音樂舞蹈學院以藝戰“疫”,用藝術的聲音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學院領導與教師演唱、制作的公益MV《愛滿中華》正式發布,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者們加油鼓勁。從2月11日產生創作愿望到2月13日作品錄制完成,僅僅用了2天時間。學院學生原創、改編、翻唱多首作品,用專業的力量傳遞戰“疫”正能量。
法學院學生陳嘉琦、張冉、曲珈慧將關懷與祝福寫進歌中,原創歌曲《遠距離擁抱愛》,為武漢加油,這是疫情發生之后,藝術馳援抗“疫”的又一首公益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于一個畫面:女兒來到醫院給當醫生的媽媽送飯,相見卻不能相擁。隔著隔離區,女兒舉起雙臂隔空“擁抱”了媽媽,雖沒有肢體上的接觸,但母女兩人的心卻緊緊相連。《煙臺晚報》對其創作始末進行了詳細報道。
核裝備與核工程學院用愛心傳遞溫暖,學院老師們時刻做好學生教育引導和防控信息報送工作,教育學生在家中要孝敬父母、鍛煉身體、學習疫情防控知識、為奮戰一線的英雄們加油打氣。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居家抗疫貢獻力量。
“前后爬行,各10次,4組;側爬行,左右各10次,4組……”體育學院策劃“眾志成城,共克時‘疫’”主題微團課,用專業知識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通過對新冠病毒自我防護和居家抗疫健身小技巧的介紹,增強師生們抗擊疫情的信心。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設計策劃“解鎖疫情之下的宅生活”欄目,學生們以圖片及視頻形式展現宅家“新花樣”。繪畫、練字、手工、美食……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而且對豐富居家生活內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海洋學院組織開展“同心戰疫,共克時艱”優秀作品展,推出布衣班快板戰“疫情”和院舞團“防疫disco”欄目,教育青年學子發揮專業特長、盡己所能,唱響主旋律,弘揚戰“疫”正能量。
建筑學院策劃推出“我家樂事”短視頻展、師生抗疫手繪及書法類藝術作品展、海報作品展等,大大增強了同學們居家戰“疫”的信心和決心。
各學院緊扣工作實際、學科特點和專業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學生需求的教育活動,為進一步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戰斗堡壘,加強學生教育管理,組織動員、激勵鞭策廣大共產黨員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稿時間:2月21日 審核:亓健生
?